《“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新一代信息技術將在超高速光纖與無線通信、物聯網、云計算、數字虛擬、先進半導體和新型顯示等方面取得突破,產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化工行業是信息技術的應用對象,同時又為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材料上的支撐,兩者結合的空間非常大。這兩個行業如果能夠有效互補,將形成雙贏局面。”北京化工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李宏光教授這樣告訴記者。
李宏光認為,化工行業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支撐主要體現在軟件和硬件兩個方面。在軟件方面,化工行業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提供了技術應用的對象。由于化工生產連續性長、規模大,這種復雜性恰好符合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撐。同時,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可以加快化工行業的現代化進程。《規劃》中提到的物聯網、云計算、數字虛擬等都是目前國內化工企業在兩化融合方面重點發展的方向。
在硬件方面,李宏光指出,化工行業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提供了很多關鍵材料,比如芯片、觸摸屏、光纖等。但一些關鍵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魏杰也認為,在一些材料領域,由于我國技術水平較低,很多先進技術不得不受制于人。液晶顯示器等主流技術都來自國外,而國內在這些領域還處于生產低端產品的階段。
對于國內發展信息技術在材料上遇到的問題,《規劃》給予了重點關注,明確提出在電子核心基礎產業上,要突破先進和特色芯片制造工藝技術,先進封裝、測試技術以及關鍵設備、儀器、材料核心技術,加強新一代半導體材料和器件工藝技術研發,培育集成電路產業競爭新優勢。積極有序發展大尺寸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等離子顯示面板產業,完善產業鏈。
那么我國上述相關材料、技術目前到底處于何種水平?如何才能實現《規劃》目標?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徐建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上述相關技術仍然停留在低水平,甚至跟國外先進水平相差好幾代。現在國內量產的產品,大部分屬于較低水平的技術,真正的好技術、精細技術都是由國外掌控。由于缺少好的設備,國產化難度大。比如集成電路芯片、特色芯片等,我國連續多年進口量都保持高位,并且受限于很多方面,在研發上跟國外也有相當大的差距。
制造芯片需要很多材料,其中硅就是芯片的關鍵材料之一。一位國內半導體企業研發經理向記者介紹:“現在硅片制作的關鍵技術被日本、德國、韓國、美國4個國家控制,技術壟斷性很強。目前國外的主流產品是12英寸硅片,8英寸硅片的生產廠正在慢慢關掉。國外8英寸硅片產能的縮減,對國內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把8英寸硅片承接過來,相當于國外把這塊市場讓給我們。它的利潤可能不會太高,但卻很好地支撐了國內產業。對于12英寸硅片,如果我們直接進入市場,跟國外大廠競爭,不僅在技術上差距太大,還可能面臨一些商業陷阱。”徐建華也坦言,一些國家在關鍵技術上對我國限制出口,國內企業一直呼吁相關國家放寬技術出口限制,期待能加快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規劃》為電子信息產業的技術發展進一步明確了方向,提出要加快實施核心電子器件、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科技重大專項和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成套工藝科技重大專項,重點開發移動互聯、數模混合、信息安全、數字電視、射頻識別、傳感器等芯片,推動32/28納米先進工藝產業化,支持射頻工藝、模擬工藝等特色工藝開發,大力發展先進封裝和測試技術,加強8~12英寸生產線關鍵設備、儀器、材料的研發。支持半導體與光電子器件新材料制備技術,高世代TFT-LCD生產線工藝、制造裝備及關鍵配套材料制備技術,高清晰超薄PDP及OLED等新型顯示技術,以及新型電力電子器件關鍵技術的開發。專家們認為,這將極大地刺激電子信息用化工材料的需求,也將推動電子級環氧樹脂、BT樹脂等相關化工產品的技術進步。“但我國只有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才能取得技術上的突破。”魏杰說。